人机物三元融合实验室

HCPS实验室研究方向

我们实验室致力于构建人-信息-物理融合系统(HCPS)的创新框架,以解决医疗和自动驾驶等高安全性领域在动态、部分可观测环境中的关键决策难题。与传统以"全自主"为核心的网络物理系统(CPS)不同,我们聚焦于人机协同决策范式——在严格伦理与监管约束下,通过人类责任主体与智能系统的深度协作,实现安全、透明、可靠的决策优化。

针对现有系统的两大核心缺陷:

  1. 物理-信息因果鸿沟:传统AI依赖数据相关性而非环境因果机制,导致在复杂动态场景中产生脱离物理规律的决策偏差
  2. 人机认知不对称:系统既无法实时适配人类认知状态,又缺乏可解释的因果决策依据,造成信任断裂与协作失效

我们开创性地提出双数字孪生协同架构

  • 环境数字孪生:通过不确定性量化建模与反事实因果推理,构建动态场景的个性化因果表征
  • 认知数字孪生:基于多模态行为数据实时推断人类决策者的隐性认知参数,预演人机交互轨迹

通过双孪生的协同演化,我们的框架实现了物理因果约束与人类认知动态的双向对齐,在时间压力与信息不完备条件下提升人机共识度。目前研究涵盖两大方向:

1. 个性化医疗诊断与治疗优化

  • 融合患者特异性生理指标、治疗环境变量与医生经验知识,建立可解释的适应性治疗路径
  • 开发多模态数据驱动的动态剂量调控系统,在化疗、重症监护等场景中平衡治疗效果与医疗伦理约束

2. 安全协同驾驶决策智能

  • 构建驾驶意图-交通物理场-法规边界的三维协同模型,设计人机控制权动态分配机制
  • 基于因果风险预测的碰撞规避系统,在极端工况下实现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的平滑责任过渡
我们的研究通过融合因果人工智能、认知计算与领域先验知识,重新定义安全关键系统的人机协同范式——让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在物理规律与认知规律的共同边界内,成为彼此增强的决策伙伴。

我们的研究方向

江智浩
江智浩
助理教授

江智浩教授是上海科技大学人机物三元融合实验室课题组组长